韶关作协精品推送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第六章:那是一场梦


  童年的故事的确太多了,聊起童年趣事,小学同学在微信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忆,我们打开了自己的儿时记忆闸门,一连串的童年趣事奔涌而出,有的同学说曾经去偷摘人家的葡萄,有的同学说哪一次去偷游泳,有的同学说某某同学打架后被对方妈妈骂了,找上门来讨说法。还有的同学说曾经一起爬树、一起打尺子、抛石子游戏,还有的说几十年的书包被调换了,谜底仍未解开。

  我正寻找一条主线,试图把它们串起来,希望能唤醒我们所有的记忆,把这个有趣的童年精彩如实的、生动的展现方来。是啊,同学们每一次的回忆,每一次欢乐的交流就是我这篇小说的主线。我终于知道这童年不仅仅是我的,也是我同学的,更是千千万万七、八十年代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的朋友们的。是呀,这个故事虽然过了多少年,依然牵扯着多少人的心。

  这一章我想将这个故事讲出来,因为这个故事纠结了我们整个童年。如今,我们也在反思这段童年的我们,是不是太过自由,太过放纵?如果事件处理不好,结局会是怎样呢?我们的父母长辈在教育引导方面有无缺失?是时代产物还是农村的产物?我在回忆那个故事,且听我慢慢的叙述……

  在我的记忆里,当时我们是六周岁至十周岁之前,全村都没有几台电视机,好像只有一台药铺店的老板的大彩电是公开对外的。那老板家有个华侨,华侨寄了一台彩电给他们家,那老板心地善良,自己家有电视,不独自享用,而是让全村人都去看。他把电视机就放在药铺那个窗台前,小朋友们一吃完晚饭,几乎就是全村,全村小朋友都各自搬个小板凳到他们家的窗台的小院子看电视。

  那时的电视节目几乎都是武打片,什么《霍元甲》巜射雕英雄传》巜西游记》等等。街那边还有一个录像室,一天到晚也是放武打片的录像。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小朋友对功夫是最崇尚的。梦家村,整个村子自古分成几个小区域。之前我曾介绍过我们家这边靠祠堂,是全村最开阔的地方,叫大禾橙。大禾橙往上一点有一条巷叫“上巷”,上巷往下一条巷,叫“下巷”。在大禾橙靠北边一点叫“背头湖”,背头湖往下走就是“石桥的”。

  这里每一个区域都有好多小朋友。当年我们这一代人是最早推行计划生育的,每户人那时候至少都已经有两兄弟姐妹了,多的有四个,整个村子好热闹。我们这些小朋友也许是受电视教育,也许是祖辈遗传,对小区域观念有很强的地域观念。在一起玩的时候,第一时间还是会问你是哪里的?过不过来我这里玩?我们就小区域为轴拉帮结伙。

  每个小团伙里还有一个小头目,在我的印象里,我们经常拿一本武林秘籍在练武功,小伙伴们会按电视上的穿著打扮自己,我们也自己制造了一些所谓的武器,如双截棍,长棍,木肖刀,飞链锤——把铁锤两头系上原铁球等等,我们这些小屁孩什么时候最容易聚在一起呢?自然是学习时间以外,中午晚上或者周六、日。

  疯疯癫癫的时间肯定是暑假、寒假。中午经常没有休息的概念,老师要求中午多少点钟之前回课室休息,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先到教室向值日生请假,说什么什么似的,之后就溜之大吉,或者直接说,这次你值日不要登记我的名字,下次轮到我值日时也不登记你的名字。这是多么聪明的一代人呐,我们就是那样,不放过任何一段自由集合的机会,一伙伙人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如何练习武艺,如何如何使用武器、暗器。

  时光,中午稍无声息的溜走了。牛啊,两年多,武艺界的圈子在村子里也越混越大,其中有两个圈子混的最好。打出了旗号。其中一伙是以上巷梦飞,一个四年级的男生为首的上巷武馆。梦飞一米五左右,精瘦、精瘦的,最有特点的是他有一双小小的眼睛,眯起来就成一条缝,但非常有神,像一把利剑直射你的目光,直刺你的心脏,给人以惊心,也给人以镇定、安全。

  这主要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看?如果是他的人,他保护你的安全了;如果你是另一伙人,那目光必定向剑一样发出寒气,直透你的心口上。我家住在大禾橙,与他家可谓唇齿相依,在那个“军阀割剧,战乱纷争”的年代,我身不由己地被拉拢到上巷武馆。由于我比一般小伙伴小几岁,我只能做个小罗罗,帮忙放放风吹吹哨,看看有没有被成年人、长辈们盯上?

  有没有被老师、校长发现,有没有风吹草动?有动静立马报告。当年,这个小罗罗做的我也是乐在其中,感觉自己责任重大,从来没有偷懒过,每次做到人在岗位就在,梦飞见我责任心强,也点名表扬过我,说我做事踏实,让他放心。如今,会说这种话的人,能说这种话的人不是做老板就是当领导了,只可惜我的玩伴梦飞老大,还在家务农。

  不过,听说他务农归务农,一边养鸡养鸭,还一边种很多的水果,可见,是亦农亦商,很有经济头脑。他混得很错,可谓风生水起!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可见,从小历练有多么重要!像我这种只会站岗的,也只能偶尔听听别人夸上一句,“你做事踏实,让我放心”。嘻嘻,算算40年来除了梦飞表扬过我,很少听到如此悦耳的表扬。

  拳法、脚法如今已记不起来了,但依稀记得那时受武馆的影响很深,一碰到比自己瘦小的孩子,就想欺负人家,把人家摔在地上,翻个底朝天。有一次,我当着大舅的面把一个邻家的小弟弟放倒在地。为此,被大舅骂的体无完肤。为了练好拳,我也曾偷偷地用蛇皮袋装满一袋子的沙子挂在杂物间,有空就朝沙袋里面打拳头。

  硬是把小拳头打得红红的才心满意足的笑,笑着离开杂物间。父亲知道后很奇怪的是没有批评我,还对我说打沙包要注意,不仅要用拳,还要用脚。有一天我在练扎马步,有个堂叔走过来,笑着对我说,“你这马步扎得不稳啊”,然后教我一招“”金鸡独立”。至今,我仍记得那招式。就是一条腿蹲下去,另一条腿抬起来与地面平行,然后双手平行呈一字展开。

  那招式我练了好久,终于学会了这一招。对我以后身体的平衡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今,这一招跨马,我已很难做到了。在那个年代,也许,整个社会都是崇尚武艺吧,或是对自身体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许,大家都开始重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都想着,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投入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建设中去了,也许梦飞就是这个浪潮中的弄潮儿。

  父辈是默许的,练练拳脚是可以的。上巷武馆人气越来越旺,在我记忆里,我们至少有20人,来自不同的年纪,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村片,大家开始就是好奇,就是出于强身健体,出自不甘落单。再说起另外一伙人,为首的梦小跳。听说他人比梦飞低一年级,是三年级有名的刺头。老师都不愿意管他了。

  他以一身的桀骜不驯征服了很多不想读书,一心想着到外面野、到外面疯的孩子。他曾以挑战六年级男生而闻名全校。也曾以篮球比赛技高一筹,连连得分而誉满全校!因此,被封为“得分跳”;更以敢于与老师顶嘴,被封为“顶嘴跳”。说到得分跳、顶嘴跳,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中分头,大家又因此送他个绰号叫“汉奸跳”。

  他才读三年级,身体却发育得很好,估计跟他常打篮球分不开。三年级的他,都有一米五左右的个头了,走起路来,一阵风一阵风的,真像个男子汉,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多年以后回过头来看,这种人就是干事业的!听说,后来他自己成立了一间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一年比一年好。

  如今,汉奸跳、顶嘴跳成了“跳总”,也成了村里少有的先富起来的那个人。村里有什么建设捐款,他也总是冲在前面。话说顶嘴跳当年也拉起了旗帜,成立了风云武艺馆。风云武艺馆地处石桥的,它以全校顽皮生为主,集结了小部分石桥的向往武艺的小伙伴。听说,最多人的时候也达到了30人,比上巷武馆的人还要多出近十人。

  回想起上巷武馆、风云武馆,说实话,如果说他们组织有序,这两个武馆必将成为我们村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说不定哪天县文艺队组织个武艺大比拼,它们还可以大展拳脚呢!只可惜没有等到县里筹划武艺比拼,两家武馆的比拼故事就已经拉开了序幕。

  也许应了一个“一山不容二虎”的古训。上巷武馆与风云武艺馆的矛盾不断地传出。有人说,上巷武馆的人自以为是,想拉拢石桥的地域的本书风云,武艺馆的管辖的人怒火,有人说风云武艺馆的人也太不不识抬举了,就那么丁点的人敢出来横行街里,也有人说上次看到风云武艺馆的人欺负我们上巷武馆的人。

  更有人说上巷武馆的人跑到石桥的地域偷摘吊瓜,流言越来越多,积怨越来越深,两个武馆就个别事情,也进行了多次的磋商、调和,但两股力量的较量从未停止,两边都各自暗暗的积蓄力量,一股不认输,不服气的情绪拉扯着两个武馆,笼罩着这个面上充满灵气的村庄。暑假又来临了,整个村庄处处散发出生气,尤其是这两个武馆的小伙伴们,更是生龙活虎,处处生威。

  “谁说的,谁说的?”梦飞指着上巷武馆的一个馆员说,那小伙伴约12岁,低着头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就是风云武艺馆的人说的,他们说我们的人都是孬种,窝囊废,不敢跟他们打,他们说要是有种,就下战书,一决雌雄!”只听“叭”的一声,一个口杯狠狠地甩向了地上,发出了声音。梦飞一边摔口杯,一边破口大骂,“丢,谁怕谁?乌龟怕铁锤”。

  又听到旁边有几个人在复合,“我们早就看不惯他们了,上次梦小跳他们到我们这边来顺手拿走了我们一条缝红绸绳,我们还没找他们算账呢”,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都愤愤不平。“事已至此,看来我们总要有个了断”,梦飞说,“梦兵赶紧写封挑战书给梦小跳,他们这些狗娘养的太欺负人了,就说今晚八点到大禾橙决战,不来的是王八蛋”。

  “决战,谁输了谁从此退出江湖!”话说梦飞这边下战书,梦小跳这边也早已磨刀霍霍了。他们前几天就被中伤,说是上巷武馆的人欺负了一个外村人,硬是冤枉是风云武艺馆的人干的。梦小跳说,“这边的人气还没顺呢”,当事这事硬是被梦小跳压下去了,但小伙们小伙伴们说一定要讨一个说法,不然就用武力解决。大伙说,“打一架谁赢了,从此以后听谁的”。

  他们这会一个也没闲着,都在苦练十八般武艺。下午,上巷武艺馆的梦兵送信进来,他进门时,只听身边传“嗖、嗖”的飞镖声,还有“呜、呜”的练棍声!“去你妈的”,梦小跳看完挑战书,只见他一边指着梦兵骂,一边狠狠的撕碎了梦兵送来的挑战书,气不打一处来,猛的把撕碎的挑战书纸宵向梦兵脸上甩去,“我们不去找你们,你们倒找上门来,我们奉陪到底!不去大禾橙就不是人”!

  夜,悄无声息的来临。“梦莹回家吃饭了”,远远的传来了村庄里家里人呼唤这家小孩回家吃饭的叫喊声。“猪喂饱么,赶紧赶回猪圈里去”,“你这丫头怎么回事?还不去收拾衣服,都打露水了”,此起彼伏的传来了家长催促孩子们在夜幕来临之前要完成的家务声。不知几时,月亮悄悄的爬上了山那边的树枝头,把夜一步一步的赶上了舞台。

  90年代初的夜,在村庄显得是如此的有条不紊,又是如此的宁静。暑假的白昼在夜的一步步逼近下,顷刻间没了喧嚣,没了欢腾,没了生机。零零星星的灯光在屋里折射出来,狗吠声远远的零星的传到了人们的耳朵里,大禾橙的灯光几乎为零,宽阔的大禾橙大操场上,白日里洒满了稻谷,如今谷收人静,只有几个零星,几个好酒的人在一间店铺前面吹着夏风,和着花生米下着一两几毛钱的白酒。他们或许正东家长,西家短又似乎在回味着这夏季的丰收。

  “滴滴答答”,墙上的钟,从不担心人们的心情,依然一秒又一秒失踪,缓缓地移向了8点。8点,会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大禾橙的场景将会翻开这一村庄史无前例的如何的场面?

  大禾橙对梦飞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是全村的中心,梦家的祖先的牌位全都安放在这里,这里坐西朝东建了全村的梦家祠堂,自从我们记事起,它就一直在那里,在那里面有上百个祖先牌位,尽管我们不知道牌位的顺序,但它们静座那,金字塔形的一个个牌位,一眼我们就能认定最顶尖的,最上头的那个那位肯定是梦江、梦波与我们共同的祖先。

  两盏灯笼悬挂在写着“梦家祠堂”的横匾的两边,虽然没有亮光,但它仿佛是祠塘的两个眼晴,一直就在那盯着、护佑着梦家的子孙。祠堂,在80年代前后就只是祠堂。后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大江南北,也吹进了这个小村庄,祠堂就不仅仅是祠堂,一村人纪念先人的地方,寄托人们哀思,祭拜先人的地方;同时,它南北两侧横屋被村里开明的人士改造成了“文化宫”。

  一侧改成了阅览室,那里挂满了每日的报纸,靠墙两边还竖着三五个书架。书架里的书可多了,不仅有农耕读物,有哲学、科学等等读物,还有我们小伙伴们喜欢看的连环画。我们的启蒙教育,好学精神跟这里有着息息的关联;另一侧摆了一张舞狮台,每逢过年过节,这张舞狮台就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别以为这仅仅只是一张舞狮台,其实,在我们眼里,它更是一张乒乓球台。我们一有空就三五个小伙伴约好去打乒乓球。我们简单地找了一块约20厘米高的的长条木板往中间一栏就成了乒乓球网,那里留下了我们童年无尽的欢乐。我们村后期出了很多乒乓球高手就与这张舞狮台有着解不开的渊源。

  夜幕笼罩着大禾橙,鱼塘里倒影着月色,星星点点的在水中闪烁,让夜更显得宁静。操场没有亮灯,祠堂前操场宽阔得有点像张开了嘴的怪物。八点钟不期而至,星星点点的火光闪现在鱼塘边沿。“梦小跳的人来了”,只听到埋伏在祠堂周围的上巷武馆的人说。一盏、两盏、三盏,那不是电灯,不是煤油灯,是熊熊燃烧的,用竹篾燃烧起的火把。

  像一条火龙,沿着鱼塘边缓缓靠向祠堂操场中央。看那足足有50来把火光,火光映射着举着火把的人的脸,那是一张张稚嫩的脸,脸上写满了无知和希望。他们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拿着木棍、木剑,还有自制的铁环扣三节棍,火光映着他们的脸,也映着他们系在左手臂上的红领巾,这是标识,以免误伤“自己人”。“来呀,梦飞出来呀,别做缩头乌龟,敢说就要敢做”,只听火光中有人在呐喊,一听那人就是梦小跳。

  “冲啊”,祠堂四周响起了号令!另一伙四五十号人从祠堂各个斯减角落杀出,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叮叮当当”,武器交汇的声音不绝于耳,又一阵叫喊声、叫骂声、怒吼声此起彼伏,又一阵踩踏声、推拉声、哭叫声、求救声传来了。时间一秒秒过去,祠堂前操场陷入了一片火海和混战中。开创了从无有过的热闹,从无有过的沸腾!两个武馆的小青年们把热闹上演的淋漓尽致。

  历史的车轮仿佛回到春秋战国时期,好像只要结束这次征战就可以定江山,从此一方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一方将称霸天下。大有楚汉之争之势!混战仍在持续,半个小时过去了,刀光剑影依然闪烁!

“有人流血了,有人脑袋开花了”,混战中有人不停的大声呼喊,这一声声歇斯底里、如雷般的呐喊,仿佛震动到大家,胆小的偷偷的逃离了现场,胆子大的人继续在打斗,但好像放慢了节奏。操场里的人,好像少了一些,操场外边的人好像增加了不少,好像长辈们听闻后陆陆续续来找各自的孩子。有些一边哭,一边被长辈们揪着耳朵提回了家。

  “派出所来了,派出所来了”,有人大声说。顷刻间,一阵鸟兽散。祠堂操场上只剩下了医院救护人员和那脑袋被打开花的小伙伴和小伙伴们的家长。后来听说梦飞和梦小跳被派出所带走了,从此上巷武馆、风云武艺馆销声匿迹,再无人提。(作者 剑梁)

  作者简介:梦剑梁,又名“剑梁”,韶关市作家协会会员。一个爱好写作、乐于写作、勤于写作的文学爱好者。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几年来笔耕不辍。风格日渐成熟,行文飘逸、洒脱;内容讲求真情实感,秉承“我手写我心”,情透纸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著作人的著作权,可与本网联系。